關于在全縣開展“新鄉賢回歸工程”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3-03-09 15:59
來源:中共靈丘縣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委統戰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基層統戰工作,引導廣大統戰成員充分發揮作用,整合現有鄉賢資源,夯實基層統戰基礎,助力鄉村振興,著力打通基層統戰工作“最后一公里”?,F結合我縣實際,決定在全縣開展“新鄉賢回歸工程”,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目標任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凝聚共識、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為目標,緊緊圍繞“大團結、大聯合”主體,通過實施“新鄉賢回歸工程”,將全縣心系鄉土、有一定聲望和影響力的賢達人士組織起來,積極探索構建鄉村統戰格局新模式,將新鄉賢工作打造成實用管用的統戰工作品牌。圍繞“組織建起來、力量匯起來、特色亮起來、作用強起來”的工作思路,引導全縣廣大新鄉賢在思想上站好位,在服務經濟上增動能、在社會公益上做貢獻,將新鄉賢培育成助力鄉村發展的重要力量,把新鄉賢組織打造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助推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平臺,畫大聚賢同心圓、架好用賢連心橋,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創造出統戰新業績。 二、工作重點 (一)建立鄉賢信息庫,發掘人才資源 1.明確鄉賢對象。新鄉賢是指戶籍、原籍、祖籍或姻親關系在本區域內,有德行、有才能、有成就、有聲望并被本地居民所尊重的賢達人士。主要包括:當地品行好、有聲望、有影響、有能力、熱衷公益事業、熱心推動家鄉經濟社會發展、對家鄉有較大貢獻的人;在外經商辦企業、從政、求學人員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有反哺家鄉的意愿,主動投身公益事業和新農村建設;長期在靈丘投資創業發展,熱心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公益慈善事業上做出較大貢獻的外來“新靈丘人”;熱衷家鄉公益、文化事業,且主動參與鄉村基層治理、對家鄉有較大貢獻的離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其他對本地發展建設發揮重大作用的社會賢達人士,包括當地模范人物、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致富能手、非遺傳承人等。 2.建立鄉賢數據庫。全面排查更新各鄉鎮新鄉賢基本情況,按照“政治堅定、德高望重、貢獻突出、群眾認同、熱心公益”的標準開展認定,各鄉鎮按照新鄉賢職業和特長分門別類建立新鄉賢數據庫,實行進退動態化管理。 3.規范認定程序。新鄉賢的認定采取基層黨組織推薦、群眾聯名推薦、個人自薦的方式,報鄉鎮黨委進行資格審查并公示確認。制定鄉賢組織會員準入負面清單,建立鄉賢退出機制,對無法正常履職、履職不到位、群眾滿意度差、涉嫌違紀違法的鄉賢組織會員,可由鄉組織勸退或經鄉賢組織研究提出取消資格意見后,報鄉鎮黨委同意確認。 (二)成立鄉賢組織,搭建橋梁平臺 1.明確管理職責。以鄉鎮為主體成立鄉賢會,制定完善鄉賢會《章程》,建立健全工作規則、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鼓勵有條件的村(社區)建立村級鄉賢分會,構建起“鄉總會-村分會”兩級組織網絡。鄉賢組織在同級黨組織領導下開展工作,縣委統戰部負領導主體責任,鄉村兩級黨組織負直接領導責任,并履行管理職能。鄉政黨委政府、村“兩委”要協助提供辦公及活動場所,支持指導鄉賢組織辦理各項具體事務、開展各項活動。有條件的鄉賢組織可申請登記社會團體。 2.明確組建原則。各鄉鎮鄉賢組織要注意把握會員的代表性、廣泛性、結構性,因地制宜確定成員的資格條件,會員主體為當地鄉賢人士,可吸收關工委、老促會等機構人士參加;村級鄉賢組織可吸收“兩委”成員。鄉賢組織由會長、副會長、秘書長“三長”及會員構成,各職務由鄉賢人士擔任,工作由鄉賢人士承擔和決定,一般由各鄉鎮統戰委員分管相關工作。 3.建立聯誼機制。建立健全“季聯誼兩協商”制度,每季度召開“三長”(會長、副會長、秘書長)聯誼會議,就新鄉賢工作進行總結和安排,每半年召集全體會員進行協商??山柚汗?、清明、中秋和當地廟會等節日,加強與在外新鄉賢的聯絡,把新鄉賢“返鄉日”打造成新鄉賢“走訪日”。同時,建立起黨政領導同新鄉賢代表人士聯誼制度,及時傳達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政策措施,為鄉賢組織履職盡責提供支持;建立線上聯誼機制,通過新鄉賢微信群等線上渠道開展線上聯誼。 4.充分發揮作用。發揮好政治引領作用,引導新鄉賢成員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培根鑄魂、凝心聚力。通過新鄉賢組織體系把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黨外知識分子、民族宗教人士、華僑和僑眷、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各類統戰對象整合起來,進一步增強基層統戰工作合力,為廣大統戰成員施展才華、發揮作用、服務家鄉提供更廣泛、多層次的渠道優勢。要加強鄉賢組織功能化建設,圍繞群眾所盼和鄉賢所能,探索將鄉賢組織分設為建言獻策智囊組、產業發展致富組、矛盾糾紛調解組、鄉風文明倡導組、社會公益慈善組等,將鄉賢資源嵌入到經濟發展、矛盾化解、鄉風塑造、鄉村規劃等各個方面。 (三)建立鄉賢陣地,傳承文化新風 1.明確建設任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不斷加強思想觀念、家風家訓、優良傳統、典型事跡等鄉賢文化陣地建設。在鄉村兩級黨政機構的支持幫助下,由鄉賢組織具體牽頭負責,在具備條件的鄉鎮和行政村建設“鄉賢館”,要充分利用鄉村現有閑置房屋,有效整合鄉村各類場館資源,作為鄉賢組織活動場所。 2.明確建設標準。堅持有利于以文化人、教化群眾的原則,挖掘本地資源進行創造性建設,突出地域特點和文化特色??赏诰蚺c孔子、老子、孟子等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品德高尚和才智超凡的思想大家的故事,將圣賢、先賢鄉賢資源進行有效融合,通過建立“鄉賢榜”“鄉賢廊”“鄉賢墻”等形式,充分展示地方明賢事跡、村志村史、民俗文化、先進典型、家風家訓。 (四)開展鄉賢活動,匯聚鄉賢力量 充分挖掘本地新鄉賢資源優勢,緊扣“凝聚新鄉賢力量、服務家鄉發展”這一主線,以“新鄉賢回歸家鄉”為主體開展系列活動,各鄉鎮要利用鄉賢發揮親緣、人緣、地緣優勢,在引資引智、產業發展、社會治理、公益慈善、文化傳承等方面,搭好平臺,選好議題,辦好活動,提升活力,將新鄉賢資源轉化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 三、組織實施 (一)廣泛調查摸底(2月10日—3月31日) 各鄉鎮按照縣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有關通知要求,各鄉鎮立即開展調研,全面摸清本區域鄉村兩級鄉賢情況,建立分層分級、動態更新的數據庫,按類別分類建檔,明確數量、分布、構成及聯系方式等情況,為建立鄉賢組織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全面建立組織(4月1日—6月30日) 摸底排查工作完成后,逐步建立鄉村兩級鄉賢組織網絡,同時建立鄉賢陣地。6月底前,至少確定1個新鄉賢工作示范點,必須做到有組織、有人員、有場所、有制度、有經費、有計劃,市委統戰部將于6月底前組織開展督導調研,對新鄉賢工作示范點的建立情況進行督查驗收。 (三)深入開展活動(7月1日—11月30日) 要創造性地開展新鄉賢系列活動,已確定的新鄉賢工作示范點結合自身實際,制定活動方案。一是開展“鄉賢+招商引資”活動,動員新鄉賢返鄉創業,為家鄉引資引智牽線搭橋。二是開展“鄉賢+社會公益”活動,引導新鄉賢開展助老助殘、助醫助學、助貧助困等慈善公益建設。三是開展“鄉賢+鄉風文明”活動,舉辦“鄉賢講壇”“鄉賢故事”“講鄉賢、學鄉賢”等活動。四是開展“鄉賢+社會治理”活動,引導新鄉賢有序參與鄉村治理,推行村重大事項鄉賢民主協商工作,推動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和鄉賢組織參與基層事務有機結合。已確定的新鄉賢示范點全年開展活動不少于2次。 (四)鞏固提升總結(12月1日—12月31日) 年底,統戰部將對“新鄉賢回歸工程”進行總結,及時梳理經驗和成效,為各鄉鎮開展新鄉賢回歸工作提供可參考、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按照“市級統籌、縣級負責、鄉級主抓、村級參與”要求,做好新鄉賢回歸工作。新鄉賢工作由縣委統一領導,由統戰部門負責具體落實,要充分協調好縣級有關部門和鄉村兩級落實好“新鄉賢回歸工程”有關政策措施,確保各類鄉賢想回來、回得來、留得住、干得好。各鄉鎮要全力抓好鄉村兩級鄉賢組織建設、工作開展和鄉賢文化培育。組織、宣傳、民政、財政、文旅、工商聯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充分發揮作用,做好服務保障。 (二)強化關愛激勵。建立新鄉賢示范點激勵關愛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新鄉賢的主動性積極性。一是真心尊重鄉賢,充分信任新鄉賢,熱情關懷鄉賢,為廣大新鄉賢發揮作用營造良好環境,為新鄉賢組織開展工作創造有利條件。二是積極培育思想政治素質好、道德品行好、群眾威望高、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的新鄉賢擔任村干部或村黨支部書記。三是組織開展“最美鄉賢”等榮譽評選活動,對作出貢獻的新鄉賢團體和個人給予褒獎。 (三)營造宣傳氛圍。各部門要重視新鄉賢工作,加強信息宣傳,利用廣播、電視和抖音、公眾號等新媒體,多層次、多角度廣泛深入宣傳優秀新鄉賢典型事跡和新鄉賢工作先進經驗做法。大力宣傳新鄉賢文化,特別是對積極參與家鄉建設發展的新鄉賢典型要加大宣傳,匯聚“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強大力量,努力在全社會營造“用賢、尊賢、重賢”的良好氛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