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從省財政廳傳來消息,為促進稀有劇種傳承均衡性發展和全省戲曲藝術繁榮,進一步加大對稀有劇種的保護力度,省財政2023年統籌中央補助資金及省級自有財力,下達市縣稀有劇種保護資金2125萬元。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享有“戲曲搖籃”的美譽。漢代就出現了戲曲萌芽,元代時成為全國戲曲藝術的中心,目前所發現的元代戲臺基本都在山西。據2016年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結果顯示,山西現存劇種38個,劇種數量位居兄弟省份之首。但除去4個保護傳承較好的本土劇種及3個外來劇種外,剩余31個本土劇種從覆蓋區域、受眾、傳承院團數量等方面衡量,已屬于稀有劇種。

  此次下達市縣的稀有劇種保護資金,將支持文旅部門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演出服務方式,組織全省31個稀有劇種、67個承接院團開展公益演出,通過以演代訓,加強演職人員隊伍建設,逐步改善院團生存發展狀況。具體購買單價為5000元/場,由單一院團傳承的劇種,購買100場/年;由多個院團傳承的劇種,每個院團最低購買50場/年。

  保護措施實施后,政府購買稀有劇種年公益演出將達到4250場。不僅加強了稀有劇種的保護,也為農村社區提供了更多百姓喜聞樂見的本土特色戲曲演出,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任志霞)